中药蜈蚣属节肢动物门唇足纲蜈蚣目蜈蚣科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干燥体,微火焙黄.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辛温走窜、通经逐邪的功效,为祛风镇痛、攻毒散结之要药[1].蜈蚣作为中草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书中将其列为下品,《中国药典》记载其炮制为支竹片,用量为3~59,但竹节片的炮制对蜈蚣临床用量的控制难以把握.本文拟对蜈蚣临床药理作用、临床用量及其毒性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旨在为保证蜈蚣的安全有效用药所亟待开展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和思路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