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 new alkaloids isolat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inglang the fruit of Areca catechu
作者:
Cao, Mengru;Yuan, Hanwen;Daniyal, Muhammad;Yu, Huanghe;Xie, Qingling;...
期刊:
Fitoterapia ,2019年138:104276 ISSN:1971-551X
通讯作者:
Wang, W;Tan, DB
作者机构:
[Xie, Qingling; Choudhary, M. Iqbal; Cao, Mengru; Peng, Caiyun; Wang, Wei; Liu, Yingkai; Yuan, Hanwen; Jian, Yuqing; Rahman, Atta-ur; Li, Bin; Yu, Huanghe; Daniyal, Muhammad] Hunan Univ Chinese Med, Sch Pharm, TCM & Ethnomed Innovat & Dev Int Lab, Academician Atta Ur Rahamn Belt & Rd Tradit Med R, Changsha 410208, Hunan, Peoples R China.;[Tan, Dianbo; Peng, Yanmei] Hunan Acad Chinese Med, Inst Chinese Med, Changsha 410208, Hunan, Peoples R China.
通讯机构:
[Tan, DB ; Wang, W ] H;Hunan Univ Chinese Med, Sch Pharm, TCM & Ethnomed Innovat & Dev Int Lab, Academician Atta Ur Rahamn Belt & Rd Tradit Med R, Changsha 410208, Hunan, Peoples R China.;Hunan Acad Chinese Med, Inst Chinese Med, Changsha 410208, Hunan, Peoples R China.
关键词:
Alkaloids;Areca catechu;Arecaceae;Binglang;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TCM
摘要:
Binglang, the fruit of Areca catechu L, has a long history as an importan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wo new alkaloids (1 and 2), along with forty-one known compounds (3–43)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ried fruit of Areca catechu L. The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basis of the IR, UV, MS and 1D, 2D NMR spectroscopic data. Compounds 26 and 33 showed weak cytotoxicity against human gastric cancer cell line (BGC-823) with IC50 of 15.91 μM and 20.13 μM, respectively. © 2019 Elsevier B.V.
语种:
英文
展开
Thoughts About Paths for Digit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Refined Data Elements
作者:
周小青;张祺杰;郑彩杏;童天昊;余皓
期刊:
数字中医药(英文) ,2019年2(1):1-6 ISSN:2096-479X
通讯作者:
Zhou Xiao-Qing
作者机构:
[Hao Y.; Xiao-Qing Z.] Digital TCM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Qi-Jie Z.; Tian-Hao T.; Cai-Xing Z.] Graduate Program of TCM Diagnosis,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通讯机构:
[Zhou Xiao-Qing] D;Digital TCM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关键词:
数字中医药;数据元;精细化;分类法;认识论
摘要:
中医药数字化,除了进行诊疗客观化研究,中医理论数学模型研究,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已有的海量的中医药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外,笔者认为作为中医药工作者,首先需要做的基础工作是对传统中医药知识点进行系统全面的精细化分析,以使用于计算机智能化的数据元更加"同一",避免歧义。为此要突破一些认识论上的束缚,细致分析数据元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取得系统性的成效并很好地为中医药服务。
语种:
中文
展开
研究型教学在《中医诊断学》中应用探讨
作者:
简维雄;袁肇凯;胡志希
( 胡志希 ) ;刘旺华;何军锋;...
期刊:
中医药导报 ,2012年(06):122-124 ISSN:1672-951X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中医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中医诊断学》
摘要:
探讨了研究型教学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认为在中医药学内忧外困之时,只有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才能使中医学崛起。而中医药学的教育是中医学继续发展的源泉与基石,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在传统教学转型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作用,是一种培养具有继承、创新的中医人才有益的教学模式。
语种:
中文
展开
研究型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初步应用研究
作者:
简维雄;胡志希
( 胡志希 ) ;袁肇凯;瞿岳云;谢梦洲
( 谢梦洲 ) ;...
作者机构:
[胡志希; 黄献平; 谢梦洲; 简维雄; 袁肇凯; 瞿岳云; 黄碧群; 刘旺华; 何军锋; 孙贵香; 刘吉勇; 余皓]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中医诊断学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医诊断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会议名称:
朱文锋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医诊断师资班30周年纪念大会
会议时间:
2012-10-01
会议地点:
中国湖南长沙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研究型教学;教学模式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研究型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本科班按照行政班级划分为实验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三个组,实验组予以研究型教学模式,对照Ⅰ组、对照Ⅱ组予以传统教学模式。期末时进行三组间综合成绩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Ⅰ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与对照Ⅱ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比较P=0.561,两组间差
语种:
中文
展开
从分类方法看亚健康定义
作者:
周小青
( 周小青 ) ;刘建新;谢辉;刘吉勇;余皓;...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007
会议名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大会
会议时间:
2011-11-01
会议地点:
北京
会议论文集名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中医药与亚健康学术大会论文集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分类学;三分法;评估标准
摘要:
亚健康这一名称的兴起,缘于人们对人类有关健康认识上的深化,它是医学发展及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分类学上的变革。从分类方法看,作为研究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医学,传统意义上的健康与疾病的两分法已不能满足其认识和发展的需要,引入三分法,将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中间状态命名为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既是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发展,也是人们对健康要求标准的提升,因而也不主张用亚疾病等其它名称来命名这一状态。如同疾病有心血管病、精神病等多种一样,亚健康也有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或二者兼而存在的多种。它的具体分类命名,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观察研究。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双层频权剪叉算法”的证候诊断权值确定方法
作者:
余皓;黄碧群
作者机构:
[余皓; 黄碧群]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会议名称: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
会议时间:
2007-08-01
会议地点:
中国福建武夷山
关键词:
辨证;证素;证候;数据挖掘;频权剪叉算法
摘要:
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是中医辨证的规律与过程。中医辨证是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为解决证素辨证研究中诊断权值的确定这个关键问题,以频数统计为基础,实行"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获得了证候辨证的准确参数,在非线性、多变量分析上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语种:
中文
展开
关于中医辨证与辨病的思考
作者:
杨薇;余皓
作者机构:
[杨薇; 余皓]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会议名称: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
会议时间:
2006-08
会议地点:
中国广西北海
关键词:
中医辨证;辨病;中医诊断学;辨证论治;临床医学
摘要:
<正>辨证论治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更是中医药学中临床医学的灵魂,是总的指导思想。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辨证的概念并不是偶然产生的,也不是某一代人单独的认识成果,它实际标志着我国往昔医学工作者和疾病作斗争的长期实践和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在成书最早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约103个"病名",而无"证"的记述,但已孕育"证"的胚芽,在《内经》时代,书中在诊断学虽
语种:
中文
展开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与一氧化氮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
余皓;张秋雁;邓冰湘#YU Hao;ZHANG Qiuyan;DENG Bingxiang
期刊:
中华医学与健康 ,2006年3(1):15-16 ISSN:1728-7359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所,湖南,长沙,410007;[DENG Bingxiang; 张秋雁; 余皓] 湖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一氧化氮
摘要: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对60例不同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NO进行临床检测,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血浆NO水平依次为:心血瘀阻<心气虚组、心阴虚组<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一氧化氮含量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
语种:
中文
展开
血府逐瘀汤对结扎冠脉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作者:
余皓;张秋雁;邓冰湘;王大安#YU Hao;ZHANG Qiuyan;...
期刊:
中华医学与健康 ,2005年2(5):6-7 ISSN:1728-7359
作者机构:
湖南省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7;[邓冰湘; WANG Daan; 张秋雁; 余皓] 湖南中医学院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急性心肌缺血;实验研究;大鼠
摘要: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心肌缺血组CK、LDH含量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水平下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形态学观察示心肌细胞坏死增多.血府逐瘀汤组、地奥心血康组CK、LDH含量及MDA水平均低于心肌缺血组,SOD水平上调,与心肌缺血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形态学观察示心肌坏死程度较低.结论:血府逐瘀汤、地奥心血康可有效降低CK、LDH及MDA含量,提高SOD水平,减少心肌细胞坏死,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语种:
中文
展开
论初病入络——久病入络之补阙
作者:
周小青;刘建新;宁晓然;余皓
期刊: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7年(3):5-6 ISSN:1000-5633
关键词:
经络;络脉;络病;诊断;新病入络;久病入络
摘要:
认为病程上不仅久病入络,新病亦入络;病位层次上不仅有深层络病,亦有浅层络病;病因病理上不仅有痰、瘀、虚,亦有外感六淫疫疠以及外伤。
语种:
中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