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F-α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
周骞;段吾磊;唐路军;陆朵梅;陈橙;...
期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9(2):240-242 ISSN:1674-4055
作者机构:
[陆朵梅; 莫莉; 陈橙; 周骞; 唐路军; 段吾磊]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谭元生] 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血清TNF-Α;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药干预;相关性;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血管壁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病理生理作用
摘要:
<正>近年来流行病学证实,血管壁炎症反应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原发性高血压(EH)关系密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具有广泛的病理生理作用。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能有效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不仅有利于EH的治疗,更有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所带来的危害,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1 TNF-α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语种:
中文
展开
浅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因地制宜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作者:
莫莉;李迎秋;严暄暄
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19(6):1021-1025 ISSN:1674-3849
作者机构:
[莫莉; 李迎秋; 严暄暄] 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 410208
关键词:
一带一路;因地制宜;中医药国际化
摘要:
中医药是“一带一路”整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特殊资源和国家优势.面对“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医药国际化带来的极好契机,本文提出将中医药中重要治则“园地制宜”应用于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化建设,并提出实施建议,打造中医药全方位开放格局.
语种:
中文
展开
复方七芍降压片对高血压血管外膜重构的影响
作者:
莫莉;卿俊;刘慧敏;谭元生
期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9(24):21-24 ISSN:1674-3296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410007;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莫莉; 卿俊; 刘慧敏; 谭元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关键词:
高血压;复方七芍降压片;大鼠(SHR);转化生长因子β1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对高血压血管外膜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自发生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七芍降压片治疗组(七芍组)及厄贝沙坦对照组(厄贝组),每组12只。另设空白对照组(WKY 组),亦为12只。模型组及 WKY 组均以等量蒸馏水灌胃,给药剂量为10ml/ kg。七芍组以成人等效量4倍灌胃,厄贝组亦以成人等效量灌胃。连续灌胃4周,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压,并取材观察主动脉外膜的形态变化,采用 RT - qPCR 和 Western - blot 检测动脉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治疗前,模型组、七芍组及厄贝组血压高于 WKY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七芍组及厄贝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七芍组、厄贝组血压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WKY 组血压一直稳定在参考范围。治疗4周七芍组、厄贝组血压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期间,七芍组与厄贝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 TGF -β1、Smad3的 mRNA 表达高于 WK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七芍组、厄贝组 TGF -β1、Smad3的 mRNA 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七芍组和厄贝组 TGF -β1、Smad3的 mRNA 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 Smad7的mRNA 表达低于 WKY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七芍降压组及厄贝组 Smad7的 mRNA 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七芍组与厄贝组 Smad7的 mRNA 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TGF -β1、Smad3的 Western blot 表达均高于 WKY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七芍组、厄贝组 TGF -β1、Smad3的 Western blot 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七芍降压组与厄贝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 Smad7的 Western blot 表达低于 WKY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七芍降压组及厄贝组 Smad7的 Western blot 表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七芍组与厄贝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对 SHR 降压作用明显,同时也干预 SHR 血管外膜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 SHR 大鼠主动脉血管外膜 TGF -β1、Smad3、Smad7的 mRNA 及蛋白表达调节作用相关。
语种:
中文
展开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瘀证心肌组织代谢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
吴德坤;郑景辉;王铁华;袁肇凯
( 袁肇凯 ) ;张敏州;...
期刊:
辽宁中医杂志 ,2016年43(3):630-632 ISSN:1000-1719
作者机构:
[吴德坤; 郑景辉; 王铁华]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肇凯; 简维雄; 莫莉; 孙贵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急性心肌梗死;血瘀证;代谢通路;大鼠
摘要:
目的: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瘀证心肌组织代谢组学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在前期实验得出的代谢谱基础上,采用KEGG数据库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用HMDB数据库对代谢产物分子注释、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及其相关性质进行分析,met PA网络软件对代谢产物路径进行可视化作图。结果:用Met PA分析的生物代谢通路显示,11个代谢产物参与了24条代谢路径。其中柠檬酸循环(Citrate cycle)、丙酮酸代谢(Pyruvate metabolism)、氨酰-tRNA合成(Aminoacyl-tRNA biosynthesis)、半乳糖代谢(Galactose metabolism)、泛醌等萜醌生物合成(Ubiquinone and other terpenoidquinone biosynthesis)、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D-Glutamine and D-glutamate metabolism)、生物素代谢(Biotin metabolism)、酪氨酸代谢(Tyrosine metabolism)、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Arginine and proline metabolism)、氰基氨基酸代谢(Cyanoamino acid metabolism)通路影响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瘀证心肌组织代谢组学显示其病理过程涉及到糖蛋白质最终共同通路的三羧酸循环、氨基酸合成、转运等方面。
语种:
中文
展开
浅谈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黄姗姗;刘慧萍;张国民;喻嵘;王宏宝;...
期刊:
中医教育 ,2015年(1):35-37+41 ISSN:1003-305X
作者机构:
[卢丽丽; 刘慧萍; 莫莉; 王宏宝; 肖艺; 张国民; 黄姗姗; 喻嵘]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开放性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摘要: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开放性实验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中医药院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放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之外对医学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及他们的创新能力。
语种:
中文
展开
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过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方证验证评价
作者:
简维雄;左和宁;袁肇凯
( 袁肇凯 ) ;胡志希
( 胡志希 ) ;李杰;...
期刊:
中医杂志 ,2015年56(16):1420-1424 ISSN:1001-1668
作者机构:
[胡志希; 袁肇凯; 简维雄; 李杰; 孙贵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左和宁]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莫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
关键词:
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动物模型;方证验证
摘要:
目的复制心血瘀阻证大鼠模型动态形成过程并进行方证验证。方法采用高脂饲养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结合的方法建立3阶段模型,即第一阶段"血瘀证前期"模型,第二阶段"亚血瘀证期"模型,第三阶段"心血瘀阻证期"模型,并设相应模型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阳性药物干预对照组、阴性药物干预对照组,每组8只。成模后采用阳性药物、阴性药物干预法验证动物模型,阳性药物干预组和阴性药物干预组大鼠分别在心血瘀阻证期造模后给予养心通脉片溶液3.25g/(kg·d)和四逆散溶液3.00g/(kg·d)灌胃,心血瘀阻证期组给予纯净水(1ml/100g)灌胃,共7天。观察各组大鼠中医表征积分,检测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结果血瘀证前期组、亚血瘀证期组、心血瘀阻证期组中医表征积分均较本模型相应的对照组升高(P<0.05);心血瘀阻证期组、亚血瘀证期组血脂各指标均较本模型相应的对照组升高(P<0.05);血瘀证前期组、亚血瘀证期组与各自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浆黏度水平升高(P<0.05)。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中切比较,阳性药物干预组低于阴性药物干预组和心血瘀阻证期组(P<0.05)。结论通过3阶段造模法以及方证验证,初步建立了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的实验动物模型。
语种:
中文
展开
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过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方证验证评价的研究
作者机构:
[胡志希; 简维雄; 孙贵香; 袁肇凯; 左和宁; 李杰; 莫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
会议名称: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2015-07-19
会议地点:
中国湖南衡阳
关键词:
heart blood stasis;Dynamic evolution;Early blood stasis syndrome;Asian blood stasis syndrome
摘要:
目的:应用大鼠模型重现心血瘀阻证形成过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结合的方法,分3阶段造模法。高脂饲料喂养至血脂增高模拟第一阶段"血瘀证前期";继续喂养至动脉粥样硬化,模拟第二阶段"亚血瘀证期"动物模型;在第二阶段成模的基础之上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第三阶段"心血瘀阻证期"模型。成模后采用阳性药物、阴性药物干预法验证动物模型。观察每阶段大鼠表征,检测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结果:①大鼠表征亚血瘀证组与血瘀证前组、心血瘀阻证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血流变指标水平血瘀证前期组、亚血瘀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水平次第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血脂指标水平以亚血瘀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水平较血瘀证前期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④方证验证阳性药物组血浆粘度、中切比较阴性药物组与模型组水平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三阶段造模法以及方证验证,建立了心血瘀阻证动态演变的实验动物模型。
语种:
中文
展开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虚拟实验应用
作者:
王宏宝;刘慧萍
( 刘慧萍 ) ;喻嵘
( 喻嵘 ) ;葛金文;张国民;...
期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2(7):84-85 ISSN:1672-2779
作者机构:
[刘慧萍; 喻嵘; 阳力争; 莫莉; 葛金文; 王宏宝; 肖艺; 黄姗姗; 张国民]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虚拟实验;机能学;实验教学
摘要:
随着国内各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强化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效果呢?虚拟实验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本文介绍了虚拟实验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对于虚拟实验系统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机能学虚拟实验教学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语种:
中文
展开
浅论循证医学教育与机能实验教学改革
作者:
莫莉
期刊: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4):84 ISSN:1673-9795
作者机构:
[莫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循证医学教育;机能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
机能实验教学和循证医学在研究方法及内容上具有相当范围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机能实验的特点和循证医学思想制订相应的教学培养方案,将二者有机结合进行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发展,并且促使他们学习和掌握循证思维与相关的研究方法。
语种:
中文
展开
针刺筋会穴阳陵泉对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TH和GFAP表达的影响
作者:
陈伶利
( 陈伶利 ) ;李杰;李新华;陈北阳;莫莉
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9(4):464-466 ISSN:1672-1349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410007;[陈伶利; 陈北阳; 李新华; 李杰; 莫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筋会穴阳陵泉;帕金森;小鼠;酪氨酸羟化酶;胶质原纤维性蛋白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 诱导的帕金森小鼠模型及其接受针刺治疗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原纤维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腹腔注射(30 mg/kg) MPTP诱导7 d形成帕金森小鼠模型,针刺双侧筋会穴"阳陵泉"及"舞蹈震颤区",每日1次共治疗21 d.针刺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检测小鼠脑黑质TH的和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7 d造模后,模型组和针刺组TH阳性细胞显著丢失;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TH 阳性细胞数量增加,正常组和针刺组GFAP的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MPTP可促进帕金森模型小鼠表达;针刺筋会穴阳陵泉可对MPTP 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地减弱MPTP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
语种:
中文
展开
医学实验中心在探索性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和任务探讨
作者:
李杰;陈伶利
( 陈伶利 ) ;严杰;谭峰;黎阳;...
期刊: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8(6):100-101 ISSN:1673-7210
作者机构:
[陈伶利; 严杰; 李杰; 莫莉; 黎阳; 谭峰]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医学;实验中心;探索性实验;作用;任务
摘要:
开展探索性实验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之一。本文对医学实验中心在探索性实验教学中的准备、过程、结果中的作用和任务进行了探讨,提出医学实验中心是医学生开展探索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场所。实验中心在高校实验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和地位。
语种:
中文
展开
针刺筋会穴阳陵泉对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TH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
陈伶利
( 陈伶利 ) ;李杰;李新华;陈北阳;莫莉
期刊:
中医药导报 ,2010年16(11):67-69 ISSN:1672-951X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湖南,长沙,410007;[陈伶利; 陈北阳; 李新华; 李杰; 莫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筋会穴阳陵泉;帕金森模型小鼠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小鼠模型及其接受针刺治疗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方法:以腹腔注射(30 mg/kg)MPTP诱导7 d形成帕金森小鼠模型,针刺双侧筋会穴"阳陵泉"及"舞蹈震颤区",1次/d,共治疗21 d。针刺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组化检测小鼠脑黑质TH的表达变化。结果:在7 d造模后,模型组和针刺组TH阳性细胞显著丢失;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TH阳性细胞数量增加。结论:MPTP可促进帕金森模型小鼠表达;针刺筋会穴阳陵泉可对MPTP诱导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地减弱MPTP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
语种:
中文
展开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期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年28(1):54-56 ISSN:1673-7717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7;[胡志希; 简维雄; 黄献平; 袁肇凯; 莫莉; 陈清华; 孙贵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血管生成;鸡胚绒毛尿囊膜
摘要: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进血管新生,治疗心肌缺血的机理.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含药血清,鸡胚随机分为养心通脉方(YT Ⅰ)组、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组、bFGF组和空白血清(KX)组;72h后观察比较YTⅡ及各含药血清对各组CAM模型鸡胚存活情况、CAM标本形态、CAM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加药72h后,各药物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血管新生数呈bFGF组>YT Ⅱ组>YT Ⅰ组>KX组趋势.结论:YTⅡ与YTⅠ、bFGF-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且YTⅡ作用与bFGF作用相当,明显优于YTⅠ.
语种:
中文
展开
中医院校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作者:
李杰;陈伶利;肖子曾;严杰;莫莉;...
期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8(17):62-64 ISSN:1672-2779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410208;[严杰; 李杰; 莫莉; 王宏宝; 陈伶利; 肖子曾]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教学改革;研究性实验教学;创新体系
摘要:
随着国内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那么是否可以分层次、多模式、相互衔接、科学系统地从宏观建立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创新体系?我们认为也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从建立研究性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软件平台等三方面来进行构建和实践,能初步实现培养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语种:
中文
展开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
袁肇凯;莫莉;黄献平;陈清华;简维雄;...
期刊: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9年18(2):180-184 ISSN:1008-0074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07;[胡志希; 简维雄; 黄献平; 莫莉; 袁肇凯; 陈清华; 孙贵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养心通脉方;心肌缺血;内皮细胞
摘要: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靶点及其机理.方法:设YTⅡ组和各对照组[养心通脉原方(YTⅠ)组、麝香保心丸(SBW)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组、空白血清组、生理盐水(NS)组],并进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观察比较在血管生成的过程中YTⅡ组及各对照组含药血清对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的干预作用.结果:各组药物干预后,心肌缺血大鼠冠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成管率3类指标均呈现出bFGF组>YTⅡ组>YTⅠ组>SBW组>NS组>空白血清组的递减趋势.YTⅡ和bFGF对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均<0.01),但YTⅡ组和bFGF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益气活血,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
语种:
中文
展开
养心通脉方起主要作用有效成分部位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研究
作者:
陈清华;袁肇凯;黄献平;简维雄;莫莉;...
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7(02):169-171 ISSN:1672-1349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410007;[胡志希; 简维雄; 黄献平; 莫莉; 袁肇凯; 陈清华; 孙贵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养心通脉方;心肌缺血;有效成分部位
摘要:
目的 确定养心通脉方中具有抗心肌缺血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方法 从养心通脉方原方中综合提取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丹参酮ⅡA、丹参菲醌、复方苷类、复方苷元、复方多糖、复方蛋白、总生物碱、总挥发油10个成分部位,观察各成分部位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位移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复方多糖、丹参菲醌虽能改善心电图的表现,但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不明显;复方苷类、复方苷元、复方蛋白3种成分部位不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对血液流变学也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生物碱、总挥发油等5种成分可作为养心通脉方起"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
语种:
中文
展开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作者:
莫莉;黄献平;袁肇凯
( 袁肇凯 ) ;陈清华;简维雄
( 简维雄 ) ;...
期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9年20(4):315-319 ISSN:1003-9783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长沙,410007;[胡志希; 简维雄; 孙贵香; 袁肇凯; 黄献平; 莫莉; 陈清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
摘要:
目的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YTⅡ组)、养心通脉方原方组(YT Ⅰ组)、麝香保心丸组(SBW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和无药血清组(KX组)各组的含药血清,另外设置空白组,共6组,每组25个鸡胚.复制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从0 h、24 h、48 h、72 h和96 h共5个时间点,观察YTⅡ及各组对CAM模型鸡胚存活情况、CAM标本形态和CAM新生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 分组加药后96 h时,bFGF组和YTⅡ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加药72 h后各药物组粗大血管及细小分支迅速增多,血管网络清晰,呈叶脉样,放射性生长,加药96 h时更明显,尤以bFGF组和YTⅡ组血管生长最为旺盛.加药48 h,72 h和96 h,各药物组与空白组、KX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管新生数呈bFGF组>YTⅡ组>YT Ⅰ组>SBW组>KX组>空白组的趋势.结论 YTⅡ与YTⅠ、SBW、bFGF同样具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且YTⅡ作用与bFGF作用相当,明显优于YT Ⅰ和SBW.
语种:
中文
展开
养心通脉方主要与次要有效部位交互作用抗心肌缺血的研究
作者:
黄献平;袁肇凯;陈清华;简维雄;莫莉;...
期刊: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年(13):2505-2507 ISSN:1673-6273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会议名称: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
2009-07-01
会议地点:
咸阳
会议论文集名称: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关键词:
养心通脉方;心肌缺血;有效成分;交互作用
摘要:
目的:明确养心通脉方主要成分与次要成分之间是否存在着交互作用。方法:从养心通脉方原方中综合提取出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5个主要成分部位及复方多糖、丹参菲醌2个次要成分部位。根据L4(23)正交设计组成4个处方:①处方1:基础因子+复方多糖、丹参菲醌;②处方2:基础因子;③处方3:基础因子+复方多糖;④处方4:基础因子+丹参菲醌;另设空白对照组,给予双蒸水。观察各成处方组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位移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造模后第15 s、30 s、120 s、300 s、600 s,4个处方组心电图J点位移变化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而以处方2组的最明显;4个处方组减轻血液流学变全血切变率的程度较之空白组均具有显著性意义(均〈0.01-0.05),其中处方2组改善最为明显。结论:养心通脉方5个主要成分与2个次要成分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而由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总生物碱、人参多糖、总挥发油5种成分所组的处方2(即基础因子方),为养心通脉方的最佳有效成分部位方。
语种:
中文
展开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大鼠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
简维雄
( 简维雄 ) ;黄献平
( 黄献平 ) ;陈清华;莫莉;郑锦辉;...
期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年27(4):796-798 ISSN:1673-7717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7;[胡志希; 简维雄; 黄献平; 袁肇凯; 郑锦辉; 莫莉; 陈清华; 孙贵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代谢组学;心血瘀阻证;气相色谱—质谱(GC-MS)
摘要:
目的:通过对心血瘀阻证大鼠血浆的代谢产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养心通脉方干预后指标改变的分析识别,探讨大鼠心血瘀阻证血浆代谢产物的“组装”规律。方法:3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4组,运用GC—MS法进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鉴定各组共有峰,通过对不同组之间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同时检测分析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指标高于其余3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血浆样品散点图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养心通脉方组、假手术组完全分离。因子载荷图表明乳酸、丙氨酸、缬氨酸、琥珀酸、苹果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等代谢物质含量明显增高,果糖含量明显降低。养心通脉方干预后代谢物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发生改变的乳酸、丙氨酸、缬氨酸、琥珀酸、苹果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果糖等8种代谢物与反映“血瘀”病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具有一致性,有可能作为心血瘀阻证代谢性生物标志物。
语种:
中文
展开